五脏与脑

  精神活动由心与脑主司,又与五脏密切相关,故有“五神脏”之说。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说:“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。”《素问灵枢类纂约注》说:“肝藏魂,人之知觉属魂;肺藏魄,人之运动属魄。”神以形立,五脏所藏精气乃神的物质基础。神虽分藏于五脏,但总由脑之“元神”与心之“识神”调节和控制。

  五脏藏神,脑为“元神之府”,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:

  心主神明,脑主元神;心主血,上供于脑,血足则脑髓充盈,故心与脑相通。临床上,脑病可从心论治。

  肺主气,朝百脉,辅心行血。肺之功能正常,则气血充盈、畅行,魄生而感觉成,故脑与肺有着密切关系。

  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健运,气血化源充足,五脏安和,九窍通利,则清阳出上窍而上达于脑。脾胃虚衰则九窍不通,脑失所养。因此,临床上可从脾胃入手,益气升阳治疗脑病。李杲倡“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”,开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治脑病的先河。

  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又主藏血。气机调畅,血气和调,则脑清神聪,魂生而知觉成。若疏泄失常,肝气抑郁或亢逆,则见精神失常,情志失调,或清窍闭塞,或为中风昏厥;若肝失藏血,神失所养,魂不得涵养而飞荡,则见梦呓夜游、幻听幻觉等。

  肾藏精,精生髓,髓聚而成脑,故脑与肾的关系密切。如《医学入门·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》说:“脑者髓之海,诸髓皆属于脑……髓则肾主之。”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培育,故脑与五脏六腑之精也有着联系。五脏六腑之精充,则肾精盈;肾精充盈,则脑髓满;脑髓满,则脑之功能正常。故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脑病的重要方法。

  对于意识、思维、情志等精神活动异常的病证,不可简单地归结为心与脑的病变,由于心、脑皆与五脏密切相关,故可从五脏论治。